專家解讀碳排放熱點問題
來源:2016-11-03 05:34:29 黑龍江可研報告編制公司人類對地球天然碳平衡的干擾,可能將下一個冰河期推遲10萬年。對中國碳排放研究項目“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簡稱“碳專項”)的介紹,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中國碳排放的“家底”究竟是多少?碳排放和污染是什么關系?人類是否還要為氣候變暖憂心?
中國碳收支的“家底”究竟是多少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是碳專項總體組辦公室主任。他解釋說:“我們每家可能都會有個賬本,了解自己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才能合理安排家庭活動,而碳專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摸清中國碳收支的‘家底’?!?/p>
據(jù)碳專項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呂達仁院士介紹,專項中兩個最重要的項目群就是“排放清單任務群”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固碳任務群”,這兩個任務群一個是要搞清楚“支出了多少”,另一個是要搞清楚“收入了多少”。
專家指出,總的來說,中國的碳排放長期以來被高估了,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固碳能力則被低估了。2015年8月,《自然》發(fā)表了碳專項項目團隊與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聯(lián)合撰寫的文章,認為重新核算后的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國外機構估計量少106億噸。而在碳匯也就是吸收碳能力方面,我國相繼發(fā)現(xiàn)亞洲東部亞熱帶森林是巨大的碳匯,干旱區(qū)地下咸水層也是碳匯,這一碳庫全球總量高達1000億噸。
碳排放是不是等于污染物排放
近年來,我國頻繁發(fā)生區(qū)域性的強灰霾天氣。有人總將灰霾與碳排放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碳排放等于灰霾嗎?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廖宏解釋,二氧化碳和污染物都是人為排放的,從這個角度上說,“兩者有同源性”,特別是對我國這樣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而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正向相關。
“但碳排放不等于污染物?!绷魏暾f,“從種類上說,污染物有很多種,而你我呼吸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從生命周期上說,污染物的生命周期很短,大概只有幾天,但二氧化碳的生命周期很長。在影響范圍上,二氧化碳是全球性的,而污染物有區(qū)域性。應對的關注點也不一樣,我們談減排,談的是二氧化碳的總量,而污染物的治理則不同區(qū)域有不同的應對?!?/p>
談起空氣污染,廖宏認為,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暖、“靜穩(wěn)天氣”增加,不利于對污染物的擴散,這也是灰霾形成的一個原因,“但這不是絕對原因?!?/p>
人類是否還要為氣候變暖憂心
地質研究表明,在地球40多億年的漫長歲月中,氣候總是在冰期、間冰期之間輪替。這種地質力量是人力無法改變的,而對人類來說,溫暖的間冰期當然更適于生存?!蹲匀弧纷罱l(fā)的文章,似乎也在印證這一觀點。那么,碳排放研究還重要嗎?人類還需要為氣候變化憂心嗎?
“從大時間尺度來說,地球有比現(xiàn)在更熱、甚至熱得多的時期,這一點毋庸置疑?!眳芜_仁說,“但我們更關注的是氣候變化的速率和強度。”碳專項的科學家重新校正了中國有觀測記錄以來近百年的溫度變化,發(fā)展了首套中國均一化百年氣溫序列集,發(fā)現(xiàn)百年來中國氣溫增長了1.2℃~1.5℃。以往的國家評估報告結果是0.5℃~0.8℃,這已被《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2015)》采納。新的結果表明,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被低估了,這意味著氣候變化對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影響比以前我們認為的更大。
“變化的程度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高?!眳芜_仁說,“如果這些變化發(fā)生在千年的時間里,我們大可不必太關注,但這就發(fā)生在百年時間里。我們人類的壽命也不過百年。這種變化會帶來什么?近百年來的急劇增溫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疊加導致的,其中人為因素起到什么作用?該如何控制?這都是我們必須要密切關注的問題。”
碳專項即將結題,但研究不會終止?!拔覀兒罄m(xù)工作一定會與國家任務銜接,已經積極參與科技部‘全球變化及應對專項’策劃工作。參與碳專項的不少專家都已經成為國家相關項目的牽頭人或主要參加者?!眳芜_仁說,“通過碳專項的實施,中國對其中不少科學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鍛煉了人才隊伍,相信將在未來發(fā)揮更大作用。”